上市公司的202奇异果体育app官网4:向新提质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4-12-27 08:48:26    浏览:

[返回]

  2024年,制度供给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迎来改革“大年”;2024年,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上市公司全面拥抱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潮迭起;2024年,监管引导提质增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加速铺开。

  资本赋能,向新提质。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助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搭建上市公司与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沟通的桥梁,12月27日,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下,上海证券报社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临港集团在上海临港中心举办上证·滴水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600多位政、企、产、学、研代表共聚一堂,为临港新片区打造世界的金融湾贡献智慧与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2024年的资本市场以改促进、向新提质,从顶层设计到系统改革,再到核心抓手“迎来”一系列重磅政策,全方位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翻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这一年,中央高度关注资本市场,显示出对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心和定力。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点题“资本市场”: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点题资本市场,提出“稳住楼市股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中国证监会表示,突出维护市场稳定这个关键,强调“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高层铿锵有力的表态,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发展动能。“决策层的基调一次比一次积极,围绕2025年工作目标、任务部署等层面都释放了明确的信号。下一步将学习好、贯彻好、践行好相关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实干担当时代重任。”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健康平稳发展基础尚待筑牢。监管层打出系统改革组合拳,破解制约市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4月,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这是继2004年和2014年国务院出台两个“国九条”之后的又一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以落实新“国九条”为契机,“1+N”政策体系框架逐渐清晰,资本市场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综合改革的核心发力点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目标:“未来5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资本市场全方位立体化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与优势,更离不开上市公司群体的自我提高与突破。

  这一年,《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修订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出台,一系列围绕发行上市、持续监管、退市等全链条监管政策陆续推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一年,“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先后出台,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持续优化资本生态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年,资本市场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前10个月,证监会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其中,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普华永道合计罚没3.25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强监管不是严而无度,关键是通过依法有效监管,使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同时也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和受托责任,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6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外部政策的“引航”与内生发展的“呼唤”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上市公司2024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

  一批上市公司明确将培育新质生产力列入发展规划中。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来共有7009份上市公司公告中明确提及了“新质生产力”一词。

  如12月26日,上海临港公告称,为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公司加快构建以“产业引领+投资驱动+科创赋能”为核心驱动的价值赋能体系,充分发挥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培育发展园区新质生产力,临港策源基金引入新合伙人,同时基金规模增加至10.2亿元,并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上市公司的“路线图”来看,关键在于向未来产业进发。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在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上持续加注,并积极融入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链上下游。

  以低空经济为例,目前已有近3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直接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涵盖整机制造、组件材料、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部分公司已在所在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硬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功能。

  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起步早、优势明、规模大的传统上市公司,正通过向高端化、智能化奇异果体育app官网、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市公司拥抱新质生产力的鲜明证据是研发费用的激增。南开大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课题组《我国上市公司发展35年》报告显示,自2018年以来,短短六年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从2018年的5875.19亿元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10万亿元,增幅明显。研发费用的增长反映了上市公司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

  以数观史。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定位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成为“硬科技”公司的上市首选。截至10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近580家,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企业比重超2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公司数量占比接近八成,汇集了多家知名半导体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及医药龙头企业。科创板前三季度研发强度达到近10%。创业板开市十五年,发展至今,上市公司已达1360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作为服务于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板块,目前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约九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北交所创立三年来,上市公司近260家,超五成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超八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在外部政策的鼓励与市场规律的作用下,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掀起高潮。

  “并购六条”从制度层面为市场松绑,直接带动了市场活跃度。从纵向看,“并购六条”支持优质并购重组项目可走简化审核程序;从横向看,支持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回望这一年:

  首先,足以载入A股历史的并购案例密集涌现。如中国五矿拟控股盐湖股份,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国泰君安拟换股吸并海通证券,券商行业化整合浪潮再起。

  同时,并购交易买卖双方的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纳芯微收购麦歌恩均未设置业绩承诺。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规则早已明确第三方并购中可不要求业绩承诺,但多数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仍希望通过设置对赌条款来获得审核监管支持。随着更多无对赌案例的出现,预计市场预期将更加明确,市场博弈将更加充分。

  其次,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并购案接踵而至。以希荻微为例,公司以约1.0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创业板科斯达克上市公司Zinitix 30.91%的股权。“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具有“硬科技”属性但尚未盈利的优质企业。这一政策拓宽了上市公司的标的选择范围,为上市公司收购尚未盈利的优质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撑,推动了产业整合向商业逻辑和价值投资导向回归。

  再其次,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更趋多元。富乐德等公司使用了较为小众的定向可转债,实现一举多得。就交易双方的谈判而言,买方完全使用现金进行并购重组的难度较大,完全使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对于卖方而言又解决不了风险控制问题。而定向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能够为并购的交易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博弈机制,并缓解上市公司现金压力,减少对大股东股权的稀释。

  2024年是并购市场的政策“大年”。可以期待,2025年更将成为重组案例的落地“大年”。

  “可以预见,2025年并购市场将继续火热。”财通证券投行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何俣表示,随着央地层面并购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地,预计2025年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将超过2024年,届时央地国企“巨无霸”级别的并购与其他“小而美”的并购将并驾齐驱。

  2024年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极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久违”的市值管理重新成为资本市场话题焦点。随着监管的良性引导与细则的落地明确,一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计划浮出水面,加速铺开。

  回溯历史,早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明确,在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进行业绩考核时,要考虑设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标。2014年,市值管理被正式写入《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个“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今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11月,市值管理的定义在《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中得以明确: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次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建立市值管理的系统化思维。

  截至12月25日,沪市1100余家公司已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深市300余家公司已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陆续开始公告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为其长远发展筑牢制度根基。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升投资价值的市场氛围正加速形成。

  在上市公司火热开展提质增效相关工作之时,舆情管理愈发受到重视。随着上市公司面临的舆论环境日益复杂,舆情管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必答题”。截至12月25日,2024年已有约10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舆情管理制度,其中约95%发布于8月之后。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及回购的力度亦大大增强,频次与金额均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截至12月25日,已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期现金分红预案(2023年约为200家);中期现金分红总金额超6000亿元(2023年约为2000亿元)。回购方面,已有2000余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2023年全年为1200余家),合计回购金额超1600亿元(2023年全年约为1000亿元)。此外,央行创设的回购增持再贷款得到上市公司积极响应。今年已有200余家公司发布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公告,涉及回购或增持贷款金额上限约500亿元。

  “展望2025年,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与股东回报能力为目标、聚焦市值健康增长的市值管理实践将蔚然成风。”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表示,在理性实践与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期待资本市场能够产生在市值管理实践上取得重要成果的公司与经典案例。奇异果体育奇异果体育奇异果体育

搜索